清晨六点半,他已站在教室里辅导学生;深夜十一点,他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;每一个寒暑假,他翻山越岭走村串寨,把关心关爱送到留守学生的家……十三年来,贵州省先进工作者、兴义八中教师张绍方风雨无阻,坚守初心,用无私大爱托举起大山孩子的希望,成为大山深处的“点灯人”。
“教育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。”7月28日,记者采访时,张绍方再次重复这句话。自2012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回到兴义八中任教,张绍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深刻内涵,这是一个大山孩子成长成才后对家乡的反哺。
2012年,初入兴义八中的张绍方主动请缨,担任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班班主任。面对这群普通话都说不利索、教育基础薄弱的留守孩子,他坚持每天早上六点半到校,晚上十一点才离校,坚守在学校里关心和陪伴孩子的学习和生活,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,甚至连周末都可以随时见到他在关爱学生的身影。
班上的孩子大多来自交通闭塞的山区,父母常年在外务工。张绍方的办公室里,常年备着感冒药、文具和厚棉衣。学生生病,他骑上摩托车带他们就医,常常垫付医药费;冬天看到孩子穿单衣,他自掏腰包买羽绒服;有学生交不起资料费,他默默把钱塞进孩子书包。有人问他图什么,他总是说:“这些孩子就像山里的野花,需要更多阳光雨露。”
每逢寒暑假,张绍方便踏上家访路。上百公里的山路,他要换乘多次车辆,甚至徒步走进大山深处。这样的家访,张绍方坚持了十三年,走访了上百个家庭,用脚步丈量着教育的温度。
作为州级骨干教师,张绍方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潮头。当贵州省新高考改革启动,他主动承担起年级主任的重任,带领全年级教师研究政策、调整教学策略。数学课堂上,他率先尝试“问题导向式”教学法,将抽象公式转化为生活案例,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。
作为学校数学奥赛教练,张绍方利用课余时间钻研竞赛题目,所带学生成绩喜人,累计多人获得省级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多届担任清北班班主任和数学教师,已经累计培养出33人次清北学生,多人考上C9等知名高校。
在兴义八中,张绍方“以校为家”已经出了名。寒暑假时,别的老师都已经放假回家,张绍方却坚守在办公室,或是在班上陪伴那些来自边远农村的寄宿学生上晚自习,或是在教室过道给学生们答疑解惑,或是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谈心。
张绍方的赤诚初心和辛勤付出赢得了学生和同事的好评。“张老师是我从幼儿园到现在遇到过的最敬业、最负责、最有爱心的班主任和老师,甚至可以说是我们兴义八中最敬业的老师,陪伴学生时间最长、陪伴学生最有耐心的班主任。”2018届学生黄应璐说。同事尤登松老师也说:“绍方老师是我所见到的最负责、最愿意无私陪伴学生的老师,他牺牲了自己的小家陪伴了他很多的学生,我对他肃然起敬。”
张绍方一直默默做着慈善助学的好事,先后资助9名贫困学生完成高中学业,每次都以“家长朋友”的名义匿名捐助。同时他也会积极参与社会性公益活动,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社会弱势群体。
对同事,他同样倾囊相助。看到有老师家庭经济困难,他会第一时间拿出工资无偿帮助;当有老师因生病住院,家里小孩和老人无人看管和照顾时,他会主动帮助照顾;有青年教师上课不自信,效果不佳时,他会主动示范教学,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无私传授,帮助年轻老师们快速成长。
十三年来,张绍方就像一盏灯,既照亮学生前行的路,也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。他荣获州级骨干教师、州级名师、州级优秀教师、州级优秀班主任、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。
如今,张绍方依然保持着“六点半到校,十一点离校”的习惯。他说,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更多大山里的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。
获评省先进工作者,张绍方心怀感恩,更将这份激励化作前行的动力:“我将继续戒骄戒躁,不断提升专业素养,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,努力践行新时代‘四有’好老师标准,静心倾情投入一线教育工作,用心用情陪伴学生成长。”
(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黄运)
鸿岳资本配资-鸿岳资本配资官网-在线炒股配资开户-手机炒股配资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